质量管理培训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此次培训根据现代质量管理思想,按照如何将质量管理知识转化为质量管理能力、质量管理结果以及如何通过财务数据对质量管理结果进行衡量的主线,进行了几个方面的论述:
管理与环境;
质量领导力 ;
质量战略的制订与实施 ;
建立满足顾客需求的组织 ;
管理方法与工具;
如何获得供应商的支持;
培训和能力开发。
以前在工作中所接触及运用的质量管理知识,重点集中在质量管理方法的使用和质量数据的分析等方面。通过此次培训,使自己建立了企业质量管理与质量文化、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的概念;明确了如何从管理层的高度对质量管理进行推动和控制;如何通过员工培训、质量活动的实践建立和发展企业的质量文化;明确了许多质量管理概念、流程;对质量管理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系统性、理论化、标准化的高度。结合学习内容,反思我司现状,存在质量意识淡化及观念上的错误。高、中层管理层的现代质量管理思想是重点 。 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关于建立现代企业质量文化的几点建议:建立全公司质量管理的有机体系;
编写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培训教材及制度;
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介绍、讲解现代质量管理知识;
设专人对公司质量管理进行持续、长久的强化,发展公司的质量文化。
企业,为什么培训越多,管理越乱?
第一培训机构管理水平不高,很多培训讲师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只会讲课,和这样的人学出来,不乱就不正常了。
第二引入的管理方式不系统,只是零散的理念,制度的拼接,不能发挥原有管理体系的优势。
第三即使是体系化的引入管理体系,但执行存在问题,没有与该管理体系相对应的人才。
第四管理体系的导入与公司发展战略不匹配,与公司原有制度不匹配,与公司原有组织架构不匹配,公司没有及时调整优化,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
第五新的管理理念没有进行培训,讲解,宣传,没有达成认识上的统一,造成上至最高领导层下至普通员工,认识存在差别,导致思想混乱。
丑人多作怪,秃子买花戴。说白了,额外的培训都是闲的。往往只有反作用。
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只要业务状况良好,是不会在培训这块多花心思的。正常必要的培训(如入职培训,定期岗位培训等)外,一般不会安排员工去参加各种培训。只有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膨胀的除外),才会想着要通过培训来改善企业文化,改善工作效率等等的点子。这时各种培训机构就会蜂拥而上,好的坏的都来王婆卖瓜。而此时的经营者往往也会失去冷静的头脑,丧失足够的判断能力,给员工安排各种培训,而因为企业状况不佳,员工也没心思去参加这些培训,往往敷衍了事,就算好的培训也难以吸收和执行,何况差的了。如此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培训越多,员工怨言越多,员工越不服管理,管理也就越发混乱。
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从源头出发,改进企业管理流程,改善企业效益,效益好了,所有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很多企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外出不断学习,或者请老师来公司培训,学了一堆知识,甚至有的还认为,突破了自身的智慧之门。但把这些知识用到企业时,总发现上课听听激动,下课想想感动,回去后一动不动。有些执行力超强的,硬是照着老师的要求去做,结果,局部好了,企业更乱了。培训很多的内容比较空洞,实操性不强。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导入培训知识时,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考虑,引进管理体系时生搬硬套,没有和现有管理体系有效融合。如何才能有效整合各种学到的知识,充分吸收他们的优势为企业所用,这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面临的问题。
培训越多就越乱这就是人的本性!所谓嘴上两张皮,诈说诈有理!每个培训机构的讲师的风格都不一样,所灌输的思想也不一样!在加上很多公司有没有自己公司了理念,每个人学会了都回去尽情发挥就像大杂烩,能不乱就奇怪了。
我们换一个思维方式,假设培训很少,公司管理越来越好。
先明确是公司管理越来越好会找培训公司吗?显然不会,说明企业自己有很高的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样的公司存在吗?有的,只是很少,而且还是办培训的公司以他们为案例进行大势宣传。
(有人会说,华为不是做培训吗?抱歉那叫筛选培训,这个和做公司的主题管理是不一样的,那样的话你自己会觉得可笑。)
回到主体问题上,把原问题因果互换。
公司管理越来越不好,所以培训公司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很好市场。
哈哈!是不是有趣呀!
说个正经的问题,从大局上来看,现在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加速转变,培训公司的没有案例和先例!所以无法给出靠谱的见解,所以也是大可打着未来的幌子,来讲着美好未来宣扬自己毫无一点意义的观点……
所以,你就会知道培训公司把打扮自己“形象”的精力会做大95%毫不夸张。
好了打完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