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05年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具体内容有哪些
(八)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吸引非公有制企业投资建设和参与国有企业重组。东部沿海地区也要继续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
市场准入放宽 - 非公有资本被允许进入法律未限制的行业,与外资享有平等权利。对垄断行业如电力、电信等,非公有资本可通过多元投资参与。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可参与建设和运营,产权转让和经营权开放。
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即将发布。相比5年前的“非公经济36条”,新36条的内容更加细化,如可能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进入部分铁路支线、干线建设等。
非公企业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1、第一,努力做好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办墙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构建“党工共建”的格局,进一步加强企业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工作组织建设。第二,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保障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
2、树立工会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具体到工会工作,就是要以职工为本,树立“一切为了职工、一切相信职工、一切依靠职工、一切服务职工”的先进理念,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把他们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会工作的头等大事,处处为广大职工办实事、谋利益。
3、一是构建网络格局,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二是档次提升建阵地,抓好职工之家建设。三是突破重与难点,全力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活力和凝聚力。
4、目标任务 继续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2008年要实现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要达到100%。不断巩固和扩大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的工作成果,对已经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要开展“回头看”活动,看党组织活动是否正常、活动经费和活动场所是否有保障。
5、非公有制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要靠党和政府的扶持,要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
6、在非公中要想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好,就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起来。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的各项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有些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只处于从属地位,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思想政治工作搞的不好会严重影响发展。
如何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
由于企业领导的重视和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积极要求进步,非公有制企业申请入党的员工明显增多。(四)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培养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
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阵地,宣传党组织对非公企业的促进、支持和保障作用,凸显党组织对企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目前“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一)建立参与企业决策的工作机制。首先是建立“***型”为主体的直接参与机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原则上由企业行政副总经理兼任,参加或列席厂长(经理)办公会和董事会。其次是建立多渠道的间接参与机制。
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
再次,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政府将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重点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政府应给予适当补贴和资助。随后,加强科技创新服务。
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例如,可以发展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同时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支持。以上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地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加强反垄断法的执法力度,防范垄断国企限制竞争或不正当竞争行为,切实保障新进入弱势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三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和体系。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积极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增强了经济活力。垄断和竞争不充分,必然带来经济效率的损失。